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普洱茶的大致分类

一、普洱茶的大致分类
  
    我们通常说的普洱茶是分类不清的普洱茶,而一类普洱茶产地比较集中在云南西南边陲,及布朗山古茶树林、 帕沙山古茶树林、巴达山古茶树林、易武山古茶树林等,以班章山古树茶质为主。这些古茶树的树龄差不多都在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自然成林于山顶,四季无污 染,百年以上古茶树都趋向矮小,高不超过6米,粗30公分左右,由于古树茶树龄老,新陈代谢慢,新芽周期比台地茶慢,因此产量少。而古树茶的茶多酚含量最 高,汤味醇厚,无杂味,汤色晶亮如琥珀等特点,所以当年的古树晒青毛茶都比较好喝,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属普洱珍品。
  
    而二等 普洱茶属野放型,多生长在路边或山民竹楼周边,树龄多在50~150年间,杯口粗,高2-3米,多分布在云南的西南、西北部,南糯山、景迈、易武、勐库等 地区均有,思茅地区及东北地区较少。野放茶的茶多酚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极其丰富,汤色清澈,汤味醇滑,入口略苦即化甘,基本无杂味等特点,也属收藏佳 品。
  
    三等茶是台地茶,是人工栽培型,苗龄在5~30年间,面积大,成片成行成块,远看似梯田,在云南中部七八个地区都有,思 茅、普洱地区较为集中。台地茶产量最高,占普洱茶年产量的70~80%,茶味较清香,回甘较差,个别地方的产品杂味很重,需存放十年八年才能氧化转换口味 才好喝。所以纵现一、二、三等一句话:好看的茶不好喝,好喝的茶不好看。

二、普洱茶深港市场走向
  
    普洱茶发源地在云南,然而,将普洱茶以藏放转陈旧方式来品饮却是广东省一带、尤其是香港的传统。旧普 洱茶不但作为港人的日常饮料,同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及美洲各地,所以香港一地可以说是陈旧普洱茶的推广地。从前几年开始,报章媒体不断报道普洱茶的 保健功效,减肥、抗癌、消血脂、排尿酸、降胆固醇等作用,从而在香港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普洱茶热。生活在热带的人寿命往往不及寒带人长,香港地处热带,人均 寿命却位于世界第二,人们认为这与他们普遍喝普洱茶有着密切的关系。港人年均茶叶消费量接近两公斤,是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的近6倍,因此进入世界上10个 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也就不足为怪了。
  
    香港不产茶,却是中国的一大品茶之都。香港街头,入目皆“茶”字,茶行、茶庄、茶 楼、茶室、茶寮、茶座、茶餐厅、凉茶铺......比比皆是。能有这般茶文化气象,显然也非一日之功,没有百年时间的造化是难以如此的。香港茶肆曾有一联 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在这首对联中可刊出普洱的位置,所以港人喜爱普洱茶是无容置疑的。因此,上述三类茶无论是 晒青毛茶还是制成品,其价位相差甚大,就同期毛料、产品来说,古树茶价位高出野放茶的3倍,高出台地茶5倍以上。
  
    尽管如此, 普洱茶的自身价值是不伴随市场沉浮而减少的,市场证明:普洱茶中的多酚类、几茶素、咖啡碱含量,以及普洱茶的后发酵,因微生物作用而产生一系列复苏的化学 反映,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厚、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普洱茶易储存,其降血脂、暖胃等保健功能,符合了大众的需求。只能给消费者带来福音,普洱茶除价格以外, 本质的东西一点都不会减少。

2007年5月1日,我回去深圳一趟,市场上的感觉还比较好,有点冷清给我的印象应该是节日的原因。我出手了一点茶。因为我在别的方面还需要用钱。当时还是比较顺利。回来版纳的时候,有几个朋友跟我一起回来看。
  我带着他们去易武,蛮砖,革登,莽枝和倚帮走了一圈。回到景洪又去基诺山,然后下勐海的南糯山,布朗山,班章。。全部溜了一转。当时山上的原料好象是疯了一样在涨。而且农民的态度也相当的不好。除了一些自己相熟的朋友,很多连茶都不泡给我们喝。

我不敢收茶了,因为我知道马上就要到夏茶了,价格还这么高,风险太大了。我一边慢慢地卖,等着夏茶的价格下来。
  茶市就这么怪,说不动就不动 了,这个时候几个高端品牌的跳水,给市场的影响是致命的。本来他们的茶跟我们差不多,可以说一个农民种出来,我的师傅还是在那里工作30多年的老工艺师, 只能说我们的茶只可能更好,决不会更茶。可是我们的价格是人家的1/3。甚至更低。但他们价格的滑落却更加影响到我们的销路。当然,我们没有更多的钱去宣 传。也必须是慢慢让茶友知道我们的茶品。

 普洱?我家世代嗜茶....我记得小时候普洱就是不入流的茶,廉价的得要死.这几年炒作起来涨了N倍的价钱..正常么?还指望他能再涨回去?
  记得以前老爸买一饼普洱才6块钱,96-97年左右的事.看看卖茶的那些家伙吧,以前都骑自行车摩托车,普洱炒作起来后都换大奔宝马了.说到底,商家们用一个皇帝新装的谎言来造就了普洱茶的火爆罢了.
   养胃-去油腻-降血脂-不上火-喝了不会睡不着-大家看看.....和炒作藏獒有什么区别没??醒醒吧......不用多久大家就会像笑话藏獒一样笑话 普洱了...楼主大哥,普洱再不会火起来了,古代滇人为了方便存储和运输所以发酵后压成块状或饼状而已.夷人四时解渴之物也..陆羽茶经连提都不屑提的东 西,现在被炒成高档货了....可笑不?还有SB居然说陆羽当年没有把普洱列为名茶是因为安史之乱所以他没有能去实地考察...我靠!这话都有脸说得出 来...难道说陆羽之后就没人会喝茶了,普洱就这样沉寂了一千200多年..然后广东和台湾的茶商们在2001年以后才发掘出这个绝世好茶...他娘的火 车飞机电话也不是21世纪才有的东西吧?6块钱一饼的茶过了两三年卖100多?茶商们这轮全国性大炒作绝对可以列为21世纪文化炒作的经典之作.当然最终 目的的为了他们的腰包.亏楼主还说你对普洱了解...风已经吹过了~和呼拉圈一样.普洱再没有机会了.
  2007年最没文化的附庸风雅行为--跟风喝普洱茶(不包括本来爱好的)-听不知名歌手翻唱老歌的"真发烧试音碟".

没有评论: